中新社北京7月13日電 題:西班牙華裔校長:推動中西學生雙向交流
  中新社記者 陶煌蟒
  “我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能和孩子們處在一起,陪他們成長,看他們進步。”西班牙尼豪中文學校華裔校長趙鴦琴與記者聊到孩子們時,綻出最自信的笑容。
  在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學近日舉辦的漢語夏令營中,一群來自西班牙的孩子展示了他們編排已久的中文節目,並向臺下就坐的五十七中校長劉曉昶及該校交流的師生們,彙報數日來的學習成果,而這群孩子正是來自趙鴦琴的尼豪中文學校。
  “來中國短短幾天,孩子們的漢語口語水平都提高不少。”趙鴦琴告訴記者,在西班牙當地,有太多對中國語言和文化充滿興趣的人,學中文已不僅僅是華裔的專利了,而尼豪中文學校的名字便是取自中文“你好”的諧音。
  1975年出生於西班牙的趙鴦琴是第二代華裔,父母雖早年移居西班牙,卻並沒有讓她對中國產生陌生的感覺。
  “父母為了事業無暇照顧我,就把我送到了北京的叔叔家,雖然我在西班牙出生,卻的的確確是在中國長大的。”趙鴦琴說,由於與學校老師相處的時間比較多,於是從小便萌發了“當老師”的念頭。
  幾經轉折,在留學清華大學後,趙鴦琴回到了西班牙,併在有著700多年曆史的阿爾卡拉大學擔任中文教師,圓了多年來的夙願。閑暇之餘她還充當中西雙語翻譯。
  隨著接觸的當地華人與西班牙人越來越多,她意識到一個問題:“大部分華人新移民都聽不懂西班牙語,同時,越來越多的西班人想瞭解漢語和中國文化。”
  就這樣,一個大膽的想法冒了出來,辦一間中文學校教西班牙人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同時接待從中國來的學生,讓他們也瞭解西班牙。
  “那天,我興衝衝地的找到赫蘇斯,說準備要開一間中文學校,而且已經招了6個學生,要他務必準備好場地。”趙鴦琴回憶說,丈夫赫蘇斯被她“先斬後奏”的舉動打懵了,但最終還是不得不向這一既定事實妥協,把共同居住的“家”讓給她辦中文學校。
  為支持妻子的理想,丈夫赫蘇斯自2004年起也把工作之外的所有時間都讓給了中文學校,小倆口一個負責招生與教學工作,另一個則負責後勤與運營管理,把這個中文學校打理得井井有條。
  2007年後,西班牙興起一股中文熱潮,趙鴦琴的中文學校成為當地市政府唯一認可的中文學校,不僅有正式的場地,還成立幼兒班至中學班等不同的學部,學生人數也開始暴漲。
  “現在,我們學校年齡最小的學生才2歲半,最大的都65歲了,大部分學生已經學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漢語。”趙鴦琴自豪地說,看見學生的漢語水平一天天進步,每一屆學生在結業時都學有所成,她會禁不住流下感動的淚。
  2013年,西班牙尼豪中文學校與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學正式達成友好學校國際間交流,雙方每年都將派師生互訪學習。由於交流所需費用要自付,為減輕學生負擔,趙鴦琴以學校自掏腰包的方式,贊助西班牙學生赴中國進行短期培訓,實地瞭解中國民俗與文化,同時她的學校還負責中國學生赴西學習的接待事宜。
  “我負責接待中國的學生,而我的丈夫就負責把中國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情況發到他們父母的微信里,讓他們的父母放心。”趙鴦琴坦言,自己與丈夫都是誠心對待每一個孩子,無論是在中國學習的西班牙孩子,還是來西班牙交流的中國孩子,“我都儘量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這種雙向交流,實則是要讓西班牙人增進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同時也將中國學生作為傳播中國文化的種子撒向西班牙。”她最後說,如今自己的微信群已日漸龐大,裡面不僅有西班牙當地政府的負責人、西班牙的學生和家長,還有來自中國的家長與老師,雖然每天需要回覆各種疑難,但自己就像身處在一個大家庭中。(完)  (原標題:西班牙華裔校長:推動中西學生雙向交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mk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